邓慧慧,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 邓慧慧,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硕博连读),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惠园杰出学者,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专项)首席专家,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研究领域包括区域经济、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平台经济。独作或一作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统计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出版《北京平台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3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专项)、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北京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二十大专项等。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次、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次。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撰写提交资政建言并获得中办、国办、中宣部、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北京社科基金《成果要报》等采纳刊发50余篇,多份要报被中央领导和北京市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并写入国务院印发政策文件和北京市政策文件。 办公室: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科研楼 办公电话:010-64494723 电子邮箱:denghuihui @126.com 工作经历 2013.12-2024.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经济研究院 2024.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研究领域 区域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 教授课程 计量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前沿 荣誉奖励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类三等奖 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类三等奖 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惠园杰出学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惠园杰出青年学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惠园优秀青年学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科研标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北京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指导教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青年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智库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 北京高校师生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优秀教师团队带头人 近年论文 邓慧慧*、徐昊、王强、刘芳毅:《中国省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测算与分析》,《统计研究》, 2025年第4期。 邓慧慧*、徐昊、王强:《数字经济与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演进》,《统计研究》,2023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际贸易研究》全文转载。 邓慧慧*、王强、刘宇佳:《中国城市数字技术网络的空间结构研究:兼论网络型城市群建设》,《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9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全文转载。 邓慧慧*、杨露鑫:《雾霾治理、地方竞争与工业绿色转型》,《中国工业经济》,2019年第10期,《高等学校科学文摘》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全文转载。 邓慧慧*、赵家羚:《地方政府经济决策中的“同群效应”》,《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 邓慧慧*:《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24年第3期。 邓慧慧*、周梦雯、程钰娇:《数字经济与城市群协同发展: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新华文摘》(论点摘编)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统计与精算》全文转载。 邓慧慧、刘宇佳*、王强:《人工智能发展如何提升供应链韧性?——基于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邓慧慧、支晨:《雾霾治理、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劳动生产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4年第4期。 邓慧慧、曾庆阁、张三峰、陈昊*:《城市空间形态如何影响居民消费?》,《财贸经济》,2024年第7期。 邓慧慧*、曾庆阁、张三峰:《“一方水土一方人”——城市空间形态与家庭创业决策》,《经济科学》,2024年第5期。 邓慧慧、刘宇佳:《反腐败影响了地区营商环境吗?——基于十八大以来反腐行动的经验证据》,《经济科学》,2021年第4期,获2021年度《经济科学》“最受读者喜爱文章”,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产业经济》全文转载。 邓慧慧、曾庆阁、赵晓坤*:《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外部压力与碳绩效》,《浙江社会科学》,2023年第10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企业管理研究》全文转载。 邓慧慧、郭琳*、胡琳娜:《RTAs框架下数字贸易规则深化对增加值贸易的影响》,《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 邓慧慧*、潘雪婷:《“大国大城”如何带动产业升级——来自撤县设区的经验证据》,《世界经济文汇》,2020年第6期,获首届“中国工业经济学会青年杯”优秀论文奖。 邓慧慧*、薛熠、杨露鑫:《公共服务竞争、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新格局》,《财经研究》,2021年第8期封面文章,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国民经济管理》全文转载。 邓慧慧*、杨露鑫、潘雪婷:交通基础设施改善能否助力产业升级?:事实与机制,《财经研究》,2020年第5期封面文章。 邓慧慧*、虞义华、赵家羚:《中国区位导向性政策有效吗?——来自开发区的证据》, 《财经研究》,2019年第1期封面文章,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转载。 邓慧慧*、赵家羚、虞义华:《地方政府建设开发区:左顾右盼的选择?》《财经研究》,2018年第3期封面文章,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全文转载。 邓慧慧、赵晓坤、李慧榕:《土地配置制度创新与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合成控制法的评估》,《浙江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 邓慧慧*、潘雪婷、李慧榕:《城市群扩容是否有利于产业升级——来自长三角县域的经验证据》,《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新华文摘》摘要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全文转载。 邓慧慧*、李慧榕:《区域一体化与企业成长——基于国内大循环的微观视角》,《经济评论》,2021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全文转载。 邓慧慧、潘雪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民族地区如何可持续减贫——财政政策效果评估和提升策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财政与税务》全文转载。 邓慧慧*、王浩楠:《行为经济学视角下家庭低碳消费研究新进展》,《经济学动态》,2020年第1期。 邓慧慧*、赵家羚、赵晓坤:《自由贸易试验区助推产业升级的效果评估——基于产业技术复杂度视角》,《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 邓慧慧、赵晓坤、李慧榕:《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如何影响经济效率?——来自浙江省“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经验证据》,《中国土地科学)》,2020年第7期,获得第十一届钱学森城市经济学金奖“城市土地与住房问题”金奖提名奖。 宋华盛、朱希伟、邓慧慧*:《耕地红线、土地招商博弈与区域统筹发展》,《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1年第3期,《新华文摘》(论点摘编)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导刊》全文转载。 专著 邓慧慧著:《中国制造业集聚与对外贸易:微观经济视角的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邓慧慧主编:《北京平台经济发展报告(2022)——平台经济2.0时代:强监管与促发展》,“北京经济蓝皮书”系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获得第十四届优秀皮书奖“优秀新皮书奖”。 邓慧慧主编:《北京平台经济发展报告(2023)——平台经济新阶段:创新引领与国际竞争》,“北京经济蓝皮书”系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获得第十五届优秀皮书奖“优秀皮书报告奖”二等奖、CTTI 2024年度智库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邓慧慧主编:《北京平台经济发展报告(2024)——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常态监管与合作共赢》,“北京经济蓝皮书”系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邓慧慧、陈昊主编:《全球经济治理变革背景下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智库研究 围绕服务国家和北京重大发展战略撰写提交资政建言并获得中办、国办、中宣部、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北京社科基金《成果要报》、《人民日报内参》、《光明日报内参》、“三报一刊”等采纳刊发50余篇,多份要报被中央领导和北京市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并写入国务院印发政策文件和北京市政策文件,起到重要的决策支撑作用。 学术服务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新经济地理专委会委员 中国劳动经济学会理事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 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论文评审专家 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北京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 《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财贸经济》、《浙江大学学报》、《国际贸易问题》、《经济学动态》、《财经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经济学报》、《经济科学》、《国际商务》等学术期刊匿名审稿人 指导学生获奖 国家奖学金(赵家羚、刘宇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之星”暨研究生学术创新奖一等奖(支晨、刘宇佳、徐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之星”暨研究生学术创新奖二等奖(曾庆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之星”暨研究生学术创新奖优秀奖(郭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立项(周梦雯、曾庆阁、郭琳、韩佳、徐明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业一等奖学金(赵晓坤、赵家羚、刘宇佳、周梦雯、徐昊、程钰娇)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刘宇佳、李慧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