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关闭
 
吴敏副教授、曹婧博士和毛捷教授的合作论文在中文权威期刊《经济研究》正式发表
发布时间:2022-03-24   发布人:sxy   点击数:2786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吴敏副教授、2021届毕业生曹婧博士与毛捷教授的合作论文“地方公共债务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效应与机制”在中文权威期刊《经济研究》2022年第1期正式发表。

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地方政府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债务融资规模持续扩大。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实施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帮助各地经济迅速复苏,但与此相伴随的是地方融资平台的迅速发展和地方公共债务的急速膨胀。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等项目提供大量资金支持,有利于加快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缩小地区差距。但是地方融资平台具备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承诺,在资本市场上具有天然的优势,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信贷资源并挤出私人投资,地方公共债务的累积在一定程度上为地区经济的长期平稳发展埋下了风险和隐患。科学评估地方公共债务的经济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于防范地方公共债务风险、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从企业层面考察地方公共债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公共债务增长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一个城市的地方公共债务余额占GDP比重(负债率)每提高1%,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下降约0.06%。区分企业所有制的估计结果显示,地方公共债务增长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明显异质性,负债率每增加1%,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约0.20%,而非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降低约0.07%。以上结果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保持稳健。机制分析显示,地方公共债务规模扩大通过放松融资约束促进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通过提高企业税负、加剧信贷融资约束降低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和研发设备更新速度,进而阻碍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防范化解地方公共债务风险具有以下启示:

第一,科学调控地方公共债务的总规模和增速。本文研究发现地方公共债务规模过大会阻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各级地方政府应实时监控地方公共债务总量及其增速,防止地方公共债务过快增长。一是对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继续实行限额管理,基于科学测算不断优化地方公共债务总限额的设定。二是进一步完善新增地方公共债务限额的分配机制。三是引导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地方公共债务终身问责制和倒查责任制,严肃问责处理、牢守风险底线。

第二,优化地方公共债务结构。一是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逐步剥离政府融资职能,实现市场化转型,严禁新设融资平台公司,严防地方企事业单位“平台化”。二是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通过盘活公共资源、推进债务置换、转化为经营性债务等方式缓释隐性债务风险,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债务和资产。三是优化地方政府债务发行使用管理,简化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程序,加快债券发行进度,提升债券发行的市场化水平,优化债券期限结构,合理控制筹资成本。

第三,完善地方公共债务绩效管理,增强地方公共债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一是建立健全“举债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债务资金绩效管理机制。二是优化债务资金的投向,将债务资金多用于惠民生、补短板、增后劲的重点项目上,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支持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三是强化债务信用评级,完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平台,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确保债务资金科学高效使用。

第四,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发挥民营企业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本文研究发现地方公共债务规模过大会加剧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地方政府应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一是加强银企对接,促进银企良性互动,实现合作共赢。二是拓宽企业外部融资渠道,用好债券、信贷、股权融资“三支箭”。三是简化融资流程,降低融资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费用,切实降低融资成本。

 

 

作者介绍:

吴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公共经济学。近年来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Economic Modelling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和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曹婧,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21届博士毕业生。研究领域为公共经济学。近年来在《经济研究》、《财贸经济》、《国际贸易问题》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第二十一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学术鼓励奖和第七届邓子基财经学术论文奖。

 

 

毛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第五届(2021年)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财政部专家工作室成员。研究领域包括地方债、政府间财政关系、税制改革和社会保障等。近年来在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Economic Policy、Research Policy、《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邹至庄最佳经济学论文奖一等奖、刘诗白经济学奖、邓子基财经学术论文奖等学术奖励。研究成果得到财政部部领导批示,多份研究要报被教育部《信息报送》、《人民日报》内参等采用。

 

扫一扫分享本页

 
相 关 新 闻:
热 点 新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