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关闭
 
贸大这十年: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书写事业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2-10-31   发布人:wy   点击数:2404
 
新时代十年,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立足传统优势和培养特色,守正创新,积极进取,团结带领学院全体师生在对外经济开放理论前沿砥砺探索、在对外开放实践征程开拓前进,学院党的建设、师资队伍引育、拔尖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文化传承和国际合作交流等各项事业取得新的发展,为学校推进以应用经济学学科为主干的“双一流”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党建引领筑根基  人才强院促发展

 十年来,我们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强化党的领导,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落实人才强院战略,为一流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和人才保障。

 学院党委实施“政治领航、思想铸魂、强基固本、队伍建设”四大工程,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议事程序和民主决策程序日益规范完善,形成团结和谐的学院氛围,学院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深入开展党的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发挥,学院党委继2012年获得北京高校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后,2019年获得第二批全国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建设支持并顺利通过验收,2021年获得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积极推进党建工作创新,重视党建思政品牌建设,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社、青年兴趣发展中心、党委融媒体中心”三大党建品牌;积极探索党建工作规律,开展党建思政课题研究,党建工作质量不断提升。

 
 
 

学院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把党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贯穿于教师引进、培育以及考核全过程,建设一支师德师风高尚、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国际化程度较高、教学科研成绩显著的师资队伍。学院目前有教职员工184人,其中专任教师148名,博士化率95%,优秀海归博士占比42%,教授62人,副教授54人,博士生导师74名(含校外兼职博导)。十年间新增国家级人才7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8人次,省部级人才3人次,49人次获得惠园学者校级人才项目资助。另外,学院累计26人次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10人次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19年,学院于瑾教授被教育部追授为“全国优秀教师”。

教学改革谋创新  三全育人显成效

十年来,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不断凝练育人特色,为党和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十年间,学院在原有的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物流管理和经济学4个本科专业基础上,新增财政学、税收学、经济与金融、国际商务4专业,并已获批供应链管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财政学、物流管理专业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入选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经济与金融、税收学、国际商务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国家级和省部级一流本科专业数量100%覆盖全部招生专业。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本院所有本科专业均获得A级以上评级,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与金融专业均为A+专业,全国专业排名第一;金融学为A+专业,全国排名第六。

十年间,学院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经济学荣誉实验班、三语实验班基础上,新增国际组织人才基地班、国际商务专业(数字贸易实验班),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国际组织人才基地班2022年成功申报“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双学士学位项目”。

十年间,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与质量不断提升,在原有国际商务硕士、金融硕士基础上,新增税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术型硕士新增政治经济学专业、运输经济与物流专业和能源与低碳经济学专业,达到10个学术型硕士专业。联合信息学院、统计学院推出数字贸易学术型硕士创新实验班。博士授权点包括应用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相关的共11个专业,学院高度重视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升,积极探索博士生实验班、工作坊和博士生论坛等培养方式,实现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双飞跃。学院留学生教育独具特色,已拥有本硕博中文授课项目和全英文授课项目,十年来培养3000余名来华留学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学院实施“精品课堂”“教学名师计划”“教学团队”三大教学人才培育计划,设立院级教改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出版专业教材40余部;2021年薛荣久教授主编的《国际贸易(第七版)》、黎孝先和王健教授主编的《国际贸易实务(第七版)》2本教材获全国首届优秀教材奖;2021年洪俊杰教授主编的《中国开放型经济学》入选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编写名单,取得教材建设新突破。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线下本科课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虚拟教研室获评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获得国家级和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各1项;1门课程入选首批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课程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

十年间,学院重视学生理论学习,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社,推出“学而时习”之周周谈、“每日一习话”等学习专栏。举办专题讲座、新时代对外开放大讲堂、专题报告会等活动。学院坚持五育并举,成立青年兴趣发展中心,开设兴趣课程142门、招募教员159人、课程参与7444人次;学院贯彻体育育人精神,在校运动会中连续8届获得团体冠军。十年间,学院累计培养毕业生1万余人,为社会持续培养输送优秀人才。

 
 
 

专业协同聚合力  学科建设创一流

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大经贸”战略,以国际贸易学科为牵头学科,不断优化学科定位和布局,不断提升学科组织化程度和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推动各专业间的协同发展,应用经济学一流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十年间学院学科专业布局更为合理,“大经贸”优势不断显现,学科建设成绩斐然。学院拥有应用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应用经济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牵头单位,也是经济学部的牵头学院。学院拥有国际贸易学1项国家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法与经济学和低碳经济学3项北京市重点学科2019年入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数字贸易,牵头建设数字贸易学科,取得重要进展。2019年牵头成功申报教育部与发改委资助的首个数字经济实验室。已获评5个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和3个北京市一流本科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1个北京市重点专业,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2021年学院洪俊杰、唐宜红、蒋先玲教授分别获得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主持“数字贸易新文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新文科背景下国际经贸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和“基于信息技术视角的经管法领域新文科建设实践与探索”3个项目。

 
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关心支持学院学科建设

学院不断强化优势特色,争创一流学科,学院牵头建设的应用经济学学科在近年教育部和专业评估机构组织的学科评比中名列前茅,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的优异成绩,并在世界一流学科首轮(2017-2020年)建设中取得佳绩,2022年应用经济学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进入世界300强榜单(QS排名),社会科学总论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学院还承担教育部经济与贸易类本科教指委秘书处、教育部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处、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秘书处、国际经济与金融学会中国分会秘书处等学术组织的组织协调工作,服务全国的学科建设。

 

科研创新成果丰  智库服务影响广

十年来,我们坚持科教融合、以研促教,积极进行学术创新,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各项研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发表在国内外顶尖期刊上,如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OURNAL OF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JOURNAL OF ECONOMETRICS,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APPLIED ECONOMICS,MANAGEMENT SCIENC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2012-2021在国内外期刊共发表论文2234篇,其中中文高水平论文1342篇,英文高水平论文520余篇,名列全校第一,在国内同类院系中处于领先水平。2022年论文发表取得突破,在经济学顶尖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发表高水平论文。

 

学院教师承担大量国家及省部级纵向课程和横向课题。2012-2021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3项(含16项重大项目),教育部、北京市项目62项,其他部委及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项目293项。2022年学院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2012-2021年学院教师共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9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8项,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14项,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12项,共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68篇。本院教师主持或参与的博鳌论坛年度报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一带一路”贸易投资指数报告》《全球价值链研究报告》等智库服务成果形成国际影响力。牵头或参与组织服务亚太经合组织(APEC)、金砖国家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和洪堡论坛等多个国际论坛。学院教师心系国家、关注时政,在国内外重要场合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发表学术见解、传播贸大声音。

学院共设立24个研究中心,是开展科学研究、科研育人与智库建设的重要平台。

 

 开放办学有作为  文化传承勇担当

十年来,我们坚持开放式办学,加强校际间交流,开展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交流,推进学院文化建设,自觉传承和弘扬经贸文化,传播贸大文化

学院大力支持鼓励以教师为核心的国际学术交流,并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院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先后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詹姆斯·莫里斯、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主要创始人费尔普斯、计量经济学大师格兰杰等一百多名国外学者访问学院。学院主办或承办包括全球贸易与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世界贸易和发展报告北京国际研讨会、国际经济和金融学会中国分会学术年会、全国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年会、国际经济学前沿论坛、三大洲国际贸易政策研讨会、产业组织国际研讨会、交通运输研讨会和“烟草税与烟草经济”国际研讨会等近百场大型学术研讨会,使学院发展成为相关领域学术思想的交流中心。学院与海外多所院校建立学生联合培养、教师访学和学术交流的合作关系。学院落实《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要求,加强与兄弟院校间交流与合作,从2015年起接收来自北京市属高校的学生来校开展为期三年的学习(双培计划),建立了北京高校专业群(国际经济与贸易),并以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国际经济与金融学会中国分会、教育部经济与贸易类本科教指委、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为平台与全国几百所高校建立密切的学科与学术联系。

学院关注经贸文化的积累与传承,2013年学院组织团队建成“中国对外经贸历史长廊”,参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经贸博物馆建设。学院还积极组织抢救经贸文化名人档案,出版薛荣久教授主编的《袁贤能著述文集》《姚曾荫著述文集》。王林生教授出版论文集《蹉跎与求索——国际经贸问题研究文选》,郭飞教授出版《经邦济民 治学创新——我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林桂军教授组织专业教师整理历史文案,主编出版《初心传承之路——为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贡献智慧》,展示了几代经贸人对我国对外开放的理论贡献。目前学院已推出学院教授论文集出版计划,学院教师成果展示文化墙计划。

 
 

十年昂扬进取,十年跨越腾飞。新的征程,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将继续发扬优势凝练特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为中国和世界培养开放型经济、贸易、金融和商务等领域的精英人才,继续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开放事业和全球经济治理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扫一扫分享本页

 
相 关 新 闻:
热 点 新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