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超教授(上海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理事长):国际货币风云与我国研究者的使命

2010-05-31

国际货币舞台吊诡多变。怎样在国际货币风云中维护和发展我国利益,是我国研究者面临的共同使命。为执行这一使命,需要我们对国际货币变动的规律、趋势和可能的经济后果,有深刻的把握。呼应这一需要,对外经贸大学依托自己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方面的双栖优势,以本土团队为基础,延揽世界级国际商务和外汇问题专家加盟而成立国际货币研究中心,非常值得欢迎。

 

国际货币研究是极富挑战的领域。国际货币问题牵涉到国与国之间的货币关系以及各国之间的多边金融联系。同时,它也涵盖公司微观层次上对外经济活动中的的货币决策。由于国际维度的引入,国际货币研究要涉及比纯粹国内经济和货币研究更为复杂的经济关系。

 

当前我国面临的局面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整体经济实力的长足进展,我国国内经济的诸多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同时在国际经济方面,我国的影响也在与日增长。中国金融形势的动向,在很多场合已可以显著地影响国际视听。中国经济和金融在世界舞台上的历史性崛起,已经开始。

 

中国在国际金融界的崛起,注定了会是一场艰难的行军。国际上不是每个人都对中国金融的崛起感到高兴。我们对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不是每一个都有准备。相对于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要做的还有太多。

 

对国际货币问题的研究,一直是我国经济金融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特别在当前,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加深和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人民币汇价、外汇储备的规模、币种结构和投资工具组合等,已成了影响我国经济建设全局的重大制约因素,而我们的理论探索和人才储备,则相当薄弱。

 

面对国际货币变幻的风云,我国采取的应对战略是,近中期内坚持人民币汇率在保持基本稳定前提下进行小幅渐进调整。长期内,则展开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建设我国自主的国际金融中心和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等为支柱的全球布局。借此在国际范围内保卫我国的金融主权,适时谋求最大的国际货币利益。同时,以稳定增长的数量和逐渐改善的结构来来管好我国巨量的外汇储备,以应对可能的世界经济金融风险的冲击。

 

这一战略在总体框架上十分合理,其特点是既实事求是地考虑到了国际金融力量对比的现实,又为我国在国际货币领域积极作为提供了可能,还为将来的发展争取了空间。但在细节上,尚有许多方面需要考量。在政策操作上,动态微调也势所必然。

 

例如,怎样在渐进调整过程中使人民币汇率进行适当的双向波动;长远看,人民币汇率作为一种资产价格是否要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变量;在人民币国际化逐渐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如何参与和影响国际政策协调等,都是人民币汇率理论和政策研究中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就外汇储备管理而论,目前在国际文献中,最新的发展是把持有外汇储备的目的定位在满足审慎性需求。这同传统理念有了根本不同。按这一最新理论,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宏观经济稳定的安全阀,应对外部冲击和平滑国内产出的波动。这样一来,测算最优外汇储备数量的传统方法就需改变,要按能否有效执行这一功能来测算。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和福利,也要按其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的贡献来衡量,而不是仅仅考虑利差收入。职是之故,甚至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整个框架和评估体系都值得考虑重构和改建。

 

此外有待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对普遍关注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关于企业利润最大化因素的讨论尚付阙如。十分明显,人民币不应“被”国际化,而应由企业基于利润考虑而自主作出决策。关于企业利润最大化模型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过程研究,我们还没有真正开始。再比如,尽管目前全球经济复苏已露曙光,但欧元区却仍然阴霾密布,一时间连欧元能否存活下去都开始有人议论。在这种情况下,抓紧研究国际货币可能的新格局,便变得十分迫切。

 

这些重大研究课题的出现,其实是令人鼓舞的事情。因为它们反映了我国正在深度加入国际货币架构,并已在其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国际货币新课题不但带来了激动人心的挑战,也为我国研究者提供了机会,在关键时刻以理论洞察力促进乃至引领我国的金融崛起 正因为如此,外经贸大学决定加强对国际货币问题的研究,是有远见的决策。我和全国同行们一起,欢迎我国金融学术共同体中新涌现的强力团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