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记忆】王寿椿:念三十三年之教学生涯
发布时间:2011-09-22  发布人:Hontle  点击数:5994
 

王寿椿老师:念·三十三年之教学生涯

口述者:王寿椿    采写者:吴进、廖健颖

【人物缩影】

王寿椿,1952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1954年进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时为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学习,1955年毕业留校工作,1988年退休。主要讲授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与王绍熙教授编写《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一书,为这一课程的发展及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学科进步做出了很大贡献。

【口述前记】

王寿椿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他在贸大度过的难忘岁月,介绍了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一课程的演变过程以及他的一名得意门生。王寿椿老师德高望重,却亲切质朴,平易近人。在这次采访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这位贸大名师的人格魅力。

【口述资料】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背后的故事

我是1954年进入对外经贸大学的,那时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系对外贸易专业与北京对外贸易专业科学校合并,成立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后来发展为现在的对外经贸大学。我在这里读了一年书之后就毕业留校工作了。在到对外经贸大学之前,我在人民大学学习了两年,学的课程叫中苏对外贸易原理。当时人民大学有很多苏联的专家,因为在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的时代,中国实际上没有什么对外贸易。

一直到我1998年退休,在这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讲的课都是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间,这门课程改了九次名字。最初课程名字就叫中苏对外贸易概论,主要讲苏联农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期的发展变化。随着中国的发展,内容一步一步转变为中国的农业化和工业化发展以及对外贸易发展,名字渐渐演变成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在我教中苏对外贸易原理两三年后,这个课程就改名为社会主义阵营对外贸易。因为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希望把当时12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容纳在内。在这样的理论督促下,我们的教学也就相应作出了变化,不仅讲苏联,还增加了波兰、捷克、罗马利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利亚、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容。本来这门课程是讲一个学期的,但因为增加了这么多的内容,最后变成需要一年才能讲完。这也是当时唯一需要讲一年的课程。进入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这门课程又改了名字,叫国际贸易原理,把社会主义的国际分工和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相区别,把社会主义对外贸易与资本主义对外贸易相比较。我和另外一个老师一起讲授这门课,社会主义由我来讲,资本主义由他来讲。之后,由于毛主席提出“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口号,课程第四次改名,改成了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再过一段时间,又改叫对外贸易政策和理论,因为总是讲政策政策太枯燥了,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几年之后,课程名称进一步变化为对外贸易理论和政策,显而易见,理论的成分进一步增加了。到最后,这门课程正式被命名为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我们最初主要讲社会主义的内容。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有了巨大的发展,我们的教学也与时俱进,教材内容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我的得意门生

我当研究生导师的第一年,大概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时候,有一位学生要写毕业论文,他学习刻苦,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当时,他完成论文,慕名而来向我请教,希望我给他提出建议,帮他改进完善。定稿后,这篇论文最为优秀,在众多毕业生论文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因而他对我一直怀着感恩之心。之后他被分配到天津的一家公司,由于出色的表现和出众的才华很快被提拔为副总经理,但依旧和我保持着联系。

天津对外贸易相关部门的一位市领导和他关系密切,一次,要他写一份关于中国对外贸易的论文。他再次联系到我,在我的辅导和帮助下完成了论文,并发表在了知名刊物上。后来,他把所写的文章做了整理,并出版成册,主要讲述了关于中国商品出口国外市场的问题,我和那位领导该书作了序。而那位天津市对外贸易部门的领导之后被调往外贸部任副部长,负责管理我们学校的相关事务,他德高望重,对我们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非常热情和善。

这位市领导正是后来国家的第五代领导集体班子中,任职副总理的李岚清。李岚清对我们学校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校庆寄语】

经贸名校  桃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