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者:叶彩文 采写者:王依然、蒋睦南、詹萍
【人物缩影】
叶彩文,1937年7月出生,湖北省武汉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教授,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前身),后留校任教,历任学院对外贸易系副主任、主任等职。1979年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二秘;1990年出任中国驻荷兰王国大使馆商务参赞;1994年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主管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同时兼任对外经贸易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贸易学会顾问,北京市经济学会副会长。
就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之后,他大力改革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跟踪国际前沿学科的发展趋势,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学科内容,注重加强中青年师资队伍的培养,增强了学校自身的学科优势,极大提高了学校的学科与专业建设水平。他长期致力于国际贸易与金融领域的研究,先后编著了《通向国际市场》、《国际金融》、《我国利用外资方式》等著作,总计约百万多字,并常年兼课,教学内容广博而新颖,深受学生喜欢。
【口述前记】
叶彩文老师不仅身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副校长,而且还是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的毕业生,因此对贸大怀有更加深厚的感情。采访正式开始前,他说:“我20岁入校读书,毕业后留校任教,现在已是古稀之人,谈起母校60周年校庆,我是怀有自豪之心,感恩之心。学校抚育了我,培养我成为一名教师、一名教育工作者,使我能终生为外贸教育事业学习,工作,生活。”他言语间自然流露出对贸大的深厚感情感动着我们,他对贸大学子的殷切希望也激励着我们。叶老师是贸大六十载岁月的见证者,相信他对贸大历史的回忆将会让每一个贸大学子对校史有进一步的了解。
【口述资料】
简谈贸大校史
我先简要地谈谈我们贸大的历史。学校的前身是1951年设立的高级商业干部学校。1954年全国高校大调整,外贸教育集中设置,使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汇聚了一大批全国国际贸易教育的精英人才,也使我校成为对中国国际贸易教育影响最大的高等学府。学校成立之时,我国国际贸易教育工作者都有着振兴中国国际贸易的愿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们特别重视进出口贸易的技术问题,认为培养现代国际贸易经营人才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外语,通晓国际贸易的业务程序,这样就形成了我校办学培养外贸人才的模式。其特点是:外语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外语与外贸相结合,则强调外语。
对此办学特色,有学者称对外经贸大学是重视应用经济学的应用型大学,有领导称为袖珍型大学。这就是我校首创的办学特色,我们要传承这种特色。
强调外语学习 重视理论研究
改革开放是我国重要国策,因此我校从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大有发展空间,前途无量。值此校庆之时,我认为还是要强调外语学习的重要性。熟练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就掌握了我们同对方交流的工具,以及打开世界知识宝库的工具。
我们不仅要学习国际贸易学的古典理论、现代理论,还要研究和探索未来国际贸易学的理论。经济学应当是一门进化的学科,我们应当从竞争、突变和自然选择的广义语境去理解经济。
我校武堉干老教授在《中国国际贸易概论》一书中就指出:中国的对外贸易历来是“被动贸易”。历史表明:近代初期,国际贸易是由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操纵;到20世纪30年代,贸易则由英国、美国、日本的洋行掌握。时至今日,“被动贸易”情况仍未根本改变。据报道,仅就我国现在出口产品的平均状况看,中国出口产品的国外创造价值大约只为50%,我国消费品出口的国内附加值只有25%,而收益的75%则来自上游进口。可见当下中国外贸的“硬实力”与“软实力”的不足。为此,我校在传承的基础上,要加强向研究型大学迈进,花大力气去研究国际贸易新的理论与实践。
独立诚信 身体力行
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对中国会计学院提出“不要作假帐”的要求。国务委员、国家行政学院院长马凯说:“国家行政学院要‘独立思考,敢讲真话’。”可见,当下的社会跟风之气是何等严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生在校时要注意养成独立思考、敢讲真话、不做任何假账的品行。我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后,无论何时何事都应该具备没有任何撒谎欺骗行为的品德。一位大学生,平时连讲实话也做不到,还讲什么精神文明与道德建设?没有信用还讲什么国际贸易业务的运作?
【校庆寄语】
我校在推动国家外贸事业发展,特别是推动改革开放方面是做出过重要贡献的。现在,我们这些退休的老教师当然希望学校能继续发扬自身的比较优势,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