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施建军校长在党委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发布时间:2012-04-13  发布人:摘自新闻网  点击数:6010
 

学习领会《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

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在中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施建军

2012年4月5日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吹响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动员令。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教育规划提出的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立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旗帜鲜明地提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各项工作当中”,并且认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中国的高等教育正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其主导思想就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只有通过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才能构建教育强国。

我国目前与教育强国还有很大差距:教育强国毛入学率要达到65%以上,而我国现在为26.5%;留学生占在校大学生的比重要要超过3%,美国目前留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比重为3.3%,而我国仅为0.19%,这反映出我国在国际上影响力不足;当然目前少数国家适龄人口中至少有30%受过本科教育,这一较高比例需成为我们未来发言的要求。全国高等学校在校老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平均比例需超过65%;同时对于教育的财政投入占GDP比重应达到5%以上,而我国目前为3.68%;并且教育强国其教育的科技产出效率(贡献率)应超过一般国家的经济科技产出。

从当前大的背景来说,大家都深刻认识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紧迫性、重要性:社会发展的现实困难和深层次矛盾,需要高等教育提高质量。全球高等教育的竞争格局,教育质量发展的新浪潮,需要高等教育提高质量。世界科技革命的浪潮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提高质量。高等教育日益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来解决:这里主要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当前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大学生存在更多考虑自我而社会责任意识不足、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动手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针对我校情况,下面我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的30条具体意见进行解读。

(一)坚持内涵式发展。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当前高等教育规模大体上将不再变化,对于我校来说规模增量主要用于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强化特色对于我校很重要,我校特色就是国际化,要在深度国际化上下功夫,只有通过特色才能争创一流。一流和特色并不矛盾,文件中指出“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办成特色就是一流”我们应建成有特色的一流学校。注重创新,这就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高校大胆探索。

(二)促进高校办出特色。要克服“同质化”倾向,大学必须差异化,我校全力以赴注重突出办学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我校在高等教育的百花园中成为一朵靓丽的奇葩。

(三)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建立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国家要制定一级学位的博士、硕士和专业学位的国家标准,我校要有专业作为领航的国家标准建立,重点学科必须围绕国家标准紧抓落实。

(四)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本科专业自主设置,研究生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在本科生教育方面,支持优势特色专业,面向就业需要调节招生计划;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逐步扩大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促进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人才培养的协调发展。

(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管理,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促进教学科研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内容,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的考察和学生能力的评价。

(六)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每年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重点表彰在教学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七)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给予导师特别是博士生导师在录取、资助等方面更多自主权;专业学位突出职业能力训练,实现“双导师制”,学术学位提高研究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特别指出,硕士生和博士生都要完善课程教学、中期考核、开题报告、预答辩、学位评定的培养机制。

(八)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将军事训练设为必修课。

(九)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教育指导中心。

(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方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制定思政课老师队伍规划,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十一)健全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出台高校本科教育评估新方案,展开审核评估。建立健全教学合格评估和认证评估的专业学位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学位的国际认证工作。

(十二)推进协同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原则,探索建立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行业)协同、校地(区域)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开放、集成、高效的新模式。在学校展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同时,各学院也要结合体制创新,积极考虑本学院的协同创新问题。

(十三)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

(十四)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与国家体系相对应,制定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2012-2020计划。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增强我校国际学术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推进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走向世界。

(十五)改革高校科研管理模式。建立科学规范、开放合作、运行有效的现代科研管理模式。建立稳定和流动聘用制相结合的科研团队,建立与科研成果的创造性、实用性,以及科研对人才培养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

(十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组建一批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深入研究全球问题、热点区域问题、国别问题。

(十七)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推进继续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开展和规范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工作。

(十八)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十九)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推进硕士生招生制度改革,突出对考生创新能力、专业潜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查。

(二十)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依托导师科学研究或技术创新经费,增加研究生的研究资助额度。

(二十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大学章程建设。

(二十二)推进试点学院改革。

(二十三)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鼓励地方建立大学联盟,发挥部属高校优质资源辐射作用,实现区域内高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高校间开放合作,推进教师互聘、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加强信息平台的共享。

(二十四)加强省级政府统筹。

(二十五)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我校学生有海外学习经历学生比例争取在5%;引进一批国际公认的高水平专家学者和团队;做好高校领导和骨干教师海外培训工作。做到实际聘用外籍教师比例增长,学校投入提高到五百万。

(二十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学术不端行为,一经查实,一律予以解聘,依法撤销教师资格。

(二十七)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推动高校普遍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完善助教制度,加强助教、助研、助管工作;支持教师获得校外工作和研究经历;建立教授、副教授学术休假制度。有条理、有计划地安排老师进行出国学术、研究,合理安排上课时间。

(二十八)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对基础课教师和教学科研性教师进行差别管理。在管理制度上和薪酬分配制度上有所区分。鼓励高校分配政策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鼓励高校探索与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为导向的分配方法。

(二十九)加强高校基础条件建设。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数字校园、数据中心、现代教学环境等信息化条件建设;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缓解青年教师住房困难。

(三十)加强高校经费保障。依法保证生均财政定额拨款逐步增长,在今年本学期预算中,我校教学拨款经费平均增长46%,同时加大聘请外籍教师投入,研究生、本科生创新活动经费投入和暑期学校投入;完善财政捐赠配比政策,调动高校吸收社会捐赠的主动性、积极性。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重要内容与我们的工作密切相关。希望这次学习之后,各学院、部门能积极落实:第一,会后认真学习,集体研究,形成共识,人人参与,全校上下总部署总动员;第二,院系总体实践,由易到难,形成方案,付诸行动;第三,以点带面,系统推进,组织贯彻,重在落实;第四,加大投入,强化激励,完善评估,全面提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