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榜样 | 汪惠青:脚踏实地,步履不停
点击次数: 4481

不论是刚刚步入惠园的懵懂新生,还是已经在学业上略有成就的贸大学子们,在学术论文上都存在自己的迷惑。比如,大一新生应该如何为自己的论文打下一个基础?有哪些写论文过程中的“坑”可以避免?为了解决同学们的这些疑惑,请跟随今天的青春榜样——汪惠青学姐,一起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2016.09-至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学博士(博士生实验班)


2018.09-2019.10  东安格利亚大学 留基委公派联合培养博士


2014.09-2016.0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硕士


2010.09-2014.06 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学学士


获奖经历

2018.06

《能源强度、环境污染与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关系研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  科研创新项目结项(2017039)


2017.08

《二氧化硫税对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影响的研究》 “INE”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二等奖


获得荣誉

2019.09 国家奖学金


2019.09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


2018.10 国家奖学金


2018.1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综合排名第一名)


2017.11 入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届“博士生实验班”培养项目;2018.05 入选国家留学生基金委公派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对于很多大一新生来说,想要写好学术论文,就必须多在基础上下功夫,对于这一点,学姐建议道:“首先,需要学好‘必修课’和‘专业课’。‘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对某一领域有所领悟,取得研究上的突破,首先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是重要的数学工具,是后期我们进行一系列研究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专业课是为我们开启经济学殿堂大门的钥匙;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的训练,为我们阅读英文文献、掌握国际学科前沿、撰写高质量论文创造条件。因此,大学期间练好这些基本功,能在以后进行研究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广泛阅读、积极思考。除了多去听一些感兴趣的讲座,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以外,还可以关注一些推送质量较好的学术公众号,一方面能够时刻把握学科前沿;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阅读和思考,能够逐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问题。推荐几个常用的公众号:论文大焖锅,ID: PaperExpress 香樟经济学术圈,ID: camphor2014(这两个公众号会定期推送国内外最前沿的经济学论文)Nature自然科研, ID:Nature-Research (这个公众号会定期推送nature上最新发表的研究,涵盖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和应用科学等领域)。” 
 
选题需谨慎 方向把握准 
 
学术论文的题目体现了一篇论文的方向:“论文选题首先和自己的专业方向需要有较强的相关性,这样能保证我们在这个选题上有一些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学姐解释道。此外,选题所要考虑的因素不只是与专业的相关性,还要考虑自身擅长的领域和技能,“包括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使用什么研究工具,这样能保证这个研究进一步开展的可行性。在具体的研究话题和研究内容上,可以通过和导师交流探讨,以及根据自己掌握的学科前沿和兴趣进行选定。”关于选题,学姐还分享了自己的一段选题经历:“我本硕博都是金融学背景,有一定的经济金融专业知识背景和计量基础,并且在导师魏巍贤教授的指导下,系统学习了CGE模型,所以我的论文大多是用CGE模型和计量模型分析宏观经济问题。在具体的研究选题上,是通过聆听导师的指导建议、大量阅读文献、以及积极参加学术会议,逐渐形成对环境经济学、气候变化经济学的研究兴趣,然后开始展开具体的研究。”相信学姐分享的以上内容,一定能对许多为选题发愁的同学们提供很大的帮助。 
 
 从错误中吸取经验 从点滴中不断成长
 
对于每个人来说,写论文都是一条不免遇到困难挫折的路,学姐也深有同感:“‘万事开头难’。第一篇论文一定是你人生中犯错最多的论文,但同时也是收获最多的论文。大到选题框架、小到表格标点,都会出现各种错误,收获很多经验。从论文格式来说,标准术语的表达,图表的形式、字体的统一,论文中公示图表编号的交叉引用,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都需要注意。从论文内容来看,摘要如何做到简明扼要、引言如何将故事说得有趣、文献综述如何做好总结与过渡、方法与结果的科学性描述、结论和建议的针对性都值得仔细推敲。这些能力都需要通过一遍遍的尝试,一次次的修改得到提升,我也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相信勤能补拙,通过不断的练习,我们都能得到进步。”但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学姐强调好心态是必不可少的。“选题、构思、收集数据、处理数据、跑模型、分析结果、撰写论文,每一步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bug。做高质量的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态,相信自己是‘打不死的小强’,出现问题意味着即将解决问题,也就是离成功更近一步。其次,需要积极调动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勤学’、‘好问’缺一不可。如果问题出在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那就多翻几遍教材经典;如果问题出在数据质量上,那就更细致地挖掘校对;如果问题靠自己的能力难以解决,那就需要积极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指导。刚开始着手写论文,我们需要虚心向导师和师兄师姐请教,采纳他们的指导和建议。我的第一篇论文从开始写作到最终发表,是我的导师魏巍贤教授无数次的修改与指导才完成的,我至今都记得老师逐字逐句为我修改论文的场景,在此也特别想向老师说一声感谢。畏难和焦虑的情绪时常会出现,需要我们努力克服。‘天道酬勤、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上这些很多时候我也没有做好,在此与大家共勉。”良好的心态、扎实的基础、积极的求助,相信有了以上几点,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的难题也可迎刃而解。同时,学姐建议道良好的习惯也非常重要“学习使用Endnote,MathType,Latex, ArcGIS、Visio等软件,尽量在论文的写作、数据处理、图表绘制、文献引用过程中使用专业的软件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学术交流、科研实践大有裨益 
 
 “参加学术交流,一方面可以帮助自己了解学科领域的发展前沿,知道别人在做什么,可以怎么做,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重复的研究,让自己在研究上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可以向别人展示自己在做什么,存在什么问题,可以如何改进。很多时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可能会在某个问题上困惑卡壳,导致研究长期停滞不前。通过与各位专家学者交流讨论,不仅可以理清自己的思路,而且可以帮助自己‘另辟蹊径’看待问题。并且,‘众人拾柴火焰高’,各位专家学者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交叉学科的交流论证过程,更容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此外,科学研究是一个很重视团队合作的过程。通过参加学术交流,能够扩展自己的合作渠道,有幸结识治学严谨的前辈与志同道合的伙伴。科研实践项目(比赛)更是能够切实的锻炼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一个项目,从计划立项到顺利结项,需要团队全体成员无数次的研究讨论,需要每一个人积极配合,负责完成。每次参加学术交流与科研实践项目都使我受益匪浅,收获良多。”如果有对科研实践和学术交流感兴趣的同学,一定要抓住机会多多参与,对个人思维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姐在采访结束前,给大一新生们赠予一句美好的寄语:“岁月不居,未来可期。愿大家都能在惠园的培养下,大气为人、大智谋事、大爱行天下。”希望同学们可以从学姐的分享中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在学术实践中有所成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