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校友之家首页 >> 聚焦学院 关闭
 
科研动态 | 毛捷教授合作论文被经济学国内顶尖期刊《经济研究》正式发表
发布时间: 2021/5/20 10:06:11     发布人:      点击数:2153
我院毛捷教授与指导的博士生曹婧合作的论文“农村税费改革与地方政府筹资模式的转变”被经济学国内顶尖期刊《经济研究》正式发表(2021年第3期)。近五年毛捷教授的研究重点是政府债务的理论与政策,主持与政府债务相关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等国内顶尖期刊和《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等国内高水平期刊发表相关研究成果10余篇。此次发表在《经济研究》的论文系毛捷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政府筹资模式转变与经济发展阶段和财税体制改革等密切相关,我国现行财税体制与完善国家治理的客观要求存在差距,突出表现在以税收收入为核心的传统筹资模式难以为地方政府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土地融资(包括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筹资方式。“以地谋发展”的筹资模式成为中国近二十年来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支撑,但同时也带来地方财政收支结构失调、财政可持续减弱以及财政金融风险加剧等负面效应。为实现财政可持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财力保障,有必要研究地方政府筹资模式的调整机制与优化之策。
●  论文摘要
       论文利用1999—2016年中国地级市层级数据,借助取消农业税改革造成的地方财力紧缩构建强度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财力紧缩对土地税收比率(土地出让收入与地方税收收入之比)的影响。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第一,地方政府筹资模式转变是研究如何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增强中长期财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财政金融安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视角,本文借助农村税费改革识别财政压力的外生变化,揭示我国地方政府转变筹资模式的成因,丰富了中国式“压力型”财政激励下地方政府筹资行为研究。第二,区别于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土地出让收入规模变化,本文构建土地税收比率这一指标直接反映地方政府筹资模式从税收向土地出让的转变程度,并详细分析财政压力对土地税收比率的异质性影响,为研究财税体制改革与地方政府筹资模式的内在关联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有助于深刻认识财税体制改革与土地制度改革的联系,为优化政府筹资模式以及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提供政策启示。第三,利用笔者手工收集的各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政策文件,进一步细化既有文献对取消农业税改革变量的设置,为实证检验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筹资模式的影响提供了可靠方法。
       研究结果发现,财力紧缩是造成地方政府筹资模式偏离税收、转向土地的重要原因,该结论不受变量设定和干扰性因素等影响,并通过了安慰剂检验。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土地出让净收益的提高(土地出让收益增加或土地出让成本降低),财政压力对土地税收比率的刺激效应更加凸显,实施土地储备制度增强了财政压力对土地融资的正向激励。论文研究表明,协同稳步推进央地财政关系改革、地方税体系建设和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有助于破解地方政府对土地融资的路径依赖,回归以税为主的筹资模式。
●  学者简介
       毛捷教授200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入选第四批(2019年)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从事财税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分析,研究领域包括政府债务、政府间财政关系、税制改革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在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Economic Policy、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约90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并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邹至庄最佳经济学论文奖一等奖、刘诗白经济学奖、邓子基财经学术论文奖等学术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