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由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承办的“国际经贸问题学术研讨会暨王林生教授文选发布仪式”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交流大厦二层会议厅隆重举行,来自商务部、学界和企业的8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百余名师生参会。以下是本次研讨会的圆桌论坛学术观点摘要。 圆桌论坛: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我校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林桂军主持圆桌论坛。 参加圆桌论坛的嘉宾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高西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校长孙维炎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资深教授薛荣久、秦宣仁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发展合作学院院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原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经商处公使衔参赞金旭,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杨正位,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研究员,原北京贸促会副会长、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储祥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洪俊杰教授,剑平国际集团主席兼首席战略顾问黄剑平,亚投资本创始合伙人、亚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谢岷,人民出版社经济与管理编辑部主任郑海燕编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卢进勇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院长夏友富教授等。 高西庆教授首先发言,他认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国际分工,国际投资也已成为重要的内容,与国际投资相关的法律问题同样超越了传统的范围,不仅包括外贸、海运合同,而且涉及仲裁、股权投资等各类直接和间接投资合同。除了贸易领域的热点问题外,高西庆教授还就近期的反垄断热点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垄断的规制范围已从以外资企业为主扩展至国内企业,垄断相关的问题是亟待研究的重点问题。 薛荣久教授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继承与发展,并结合马克思主义贸易理论在对外经贸大学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贸易理论学科发展的四个问题,即马克思主义贸易理论是否过时,现在做得怎么样,是不是坚持国际价值是国际对外贸易的基础以及在教学研究中如何强化和坚持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理论研究。 裴长洪教授认为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是多维度的,可以从生产环节、流通环节、结算问题、能源贸易、数字贸易、全球治理、开放型经济治理等维度展开研究,具体包括产业链安全稳定,以自贸区、试验区以及“一带一路”中的中欧班列为重要内容的贸易便利化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和金融安全,能源结构转变和能源安全保障带来的能源贸易问题,数字贸易中的贸易规则和数据安全研究、国际规则标准的接轨和共建以及开放型经济治理过程中从要素开放向制度开放转变。 洪俊杰教授认为,我国应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贸理论,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吸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洪俊杰教授还认为,应以大经贸的格局看待国际贸易问题,加强国别经济研究,目前中国发生的许多经济现象,包括中国特色的“一带一路”倡议,在传统的关税减让框架下是难以解释的,需要中国特色的理论解释。 杨正位主任认为学术研究应有时代烙印,目前的数字贸易和价值观贸易研究是新时代的新特点,透过价值观差异观察中西文明的异同,进而处理好与之相关的贸易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课题,需要总结、探讨和继承中华文明中优秀的地方。 谢岷校友认为富裕成员国的技术、产品和品牌能够在其他欠发达的成员国中落地发展,但是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可能阻碍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谢岷校友还认为国际经贸合作学科要与国别经济、国别地域政治经济变化和未来趋势的预判结合起来交叉研究,将为中国企业的“走出去”和“引进来”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夏有富教授首先阐述了两个观点,一是40余年改革开放最重要的经验是开放促改革、开放促发展,二是新时代的国际经济贸易理论需要有创新,国际贸易合作理论一方面要有中国特色,另一方面也应该是全球性的。理论发展不能仅仅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也要考虑国际共赢问题。夏教授还就贸大的学生培养、学术机构建立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此外,孙维炎老校长通过回顾当年艰苦条件下的工作和研究经历,指出应当继承和发扬当年艰苦奋斗的精神。秦宣仁教授就贸易研究中如何将贸易、国别研究和外交研究进行结合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金旭会长讨论了国际贸易学会的发展和沿革,认为学会的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密切相关。储祥银会长认为在新的贸易形势下,公开开放平台包括广交会、北京服贸会、上海进口博览会以及海南消费品博览会等能够发挥新的作用。黄剑平顾问就企业重组兼并、国企改制以及存量经济学研究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卢进勇教授认为外贸高质量发展主要是提升品牌发展,好的品牌意味着好的技术、服务、效率、效益,进而是大的市场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