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校友之家首页 >> 校友风采 关闭
 
发现新大陆:89届本科、92届研究生校友、中非发展基金投资总监 王 勇
发布时间: 2012/11/9 15:51:30     发布人: 摘自校友网     点击数:20680
发现新大陆
——访89届本科、92届研究生校友、中非发展基金投资总监 王 勇
文 / 紫丁
 
王勇在南非好望角(摄于2009年)
王勇的办公室墙上,最醒目的是两幅非洲地图,一幅是行政区划的,一幅是自然地理的。他和中非基金的投资团队,致力于一支总额为50亿美元的私募股权基金,投向这个有着30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陆,以促进中非间的合作。那是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由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宣布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加入这个基金团队,王勇发现了事业的新大陆。
王勇的成长之航,似乎一直波澜不惊,少有惊涛骇浪。他成绩优异,又谦虚低调;他富于激情,又做事沉稳;他善良温和,又很有主见。他的青春之航却颇有探索勇气,加以理性的俯瞰。在发现新“大陆”之前,他早早地就登上了属于自己的“岛屿”。
关于大陆和岛屿的故事,让我们从25年前的一场比赛说起。
1、高校辩论赛 贸大摘金牌
1985年,刚上大一的王勇恰逢贸大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尼克松来校访问。他与这位美国前总统握手,聆听这位在政治上跌宕起伏、却始终保持昂扬斗志的政坛强人富有激情的演说。上大二时,他又成为校史大事中的主角。这就是北京高校间举行电视辩论大赛,贸大队战胜北大队荣获冠军,他是四名主力队员之一。
1986年秋至1987年春的近半年时间,“北京走向2000年”大专辩论赛如火如荼地进行,北京电视台进行了直播。这也是电视媒体首度对大专院校间的大学生辩论赛进行直播,收视率十分火爆。最终,对外经贸大学队战胜北京大学队荣获冠军。
这个结果其实并不意外,贸大的学科吸引着高素质的生源,当年贸大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也高于北大,各省市状元在这里云集。辩论队队员王勇就在1984年山西省高考中名列前茅,第一志愿就是北京对外贸易学院。
校园集合了全国最优秀的学子,相互帮助又开展竞争,校园文化十分活跃。辩论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团委和学生会发起这一比赛后,经过层层选择,最后确定了四名主力队员:研二的阎爱杰、大五的刘园、大三的姜维和大二的王勇,并同时成立了比赛工作团队,夏申、陆志芳任指导老师。王勇回忆:夏申老师的逻辑思维非常缜密,他对辩论的每步细节都作了论证;陆志芳老师则在宏观上调动团队的情绪,还把同学们请到家里吃饭,以鼓舞士气;时任校党委副书记初志农老师也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根据四名主力队员的个人优势,辩论队确定了如下出场布阵:一辩刘园、二辩王勇、三辩姜维、四辩阎爱杰;战术意图为:刘园形象好、语速快,逻辑缜密、表述清晰,能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立论的总体布局,在陈述我方观点时先声夺人,在气势上压住对方;接下来,王勇再把调子降下来一些,从理性角度加以侧应,实事求是、客观中立地阐述我方观点;姜维则再次提高调门,在进一步加强观点的基础上发起进攻,火力猛烈,语速更快,语言更为犀利;队长阎爱杰作系统总结和论述。比赛中,年龄最小的王勇表现得非常沉稳,不慌不乱,很有分寸感。赛后证明这个布阵非常合理。
由于电视媒体的介入,这一大学生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反响。贸大辩论队的论证会在校内也受到师生们广泛关注,有二十来位老师、研究生为比赛出谋划策,因此四名队员的每句话都经过了千锤百炼。决赛前夕,队员们的压力很大,经常备战到凌晨一点多。为此,初志农副书记、夏申老师、陆志芳老师等不时地给同学们打气、解压。
“北京走向2000”大专辩论赛冠军队全家福(摄于1986年,前排左起:王勇、陆志芳、刘园、初志农;后排左二阎爱杰、右一姜维)
贸大与北大对决的题目是“北京乘车难的原因是人多车少”。贸大抽签是正方,这在辩论难度上有点吃亏。最后,贸大队战胜北大队,荣获冠军。评委会主席舒乙先生做了精彩点评,称双方的辩论开清新之风,有儒雅之气,体现了新时期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
2、本研细感悟 境界新高度
1992年,王勇研究生毕业。就此他告别了在贸大本科加研究生共八年的读书时代。
1989届是贸大最后一届五年制本科,王勇毕业时被保送继续在本校读研,专业方向是国际贸易实务。研究生入学时正值“六四风波”刚过,他们这届研究生的“第一课”是劳动锻炼。王勇被分配到北京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通县三间房仓库,半年时间是在出口家俱仓库度过的。每天,他用草绳把家俱一件件捆起来,固定在托盘上,再搬上集装箱。仓库空气污浊,加上早起晚归,吃不好睡不好,他的脸上起疱,化了脓。同时,耽误的专业课程还得自己补上。因此他的身体状况很差。一向顺风顺水的他,体验着风浪的击打,意志得到磨练。
研究生三年,王勇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升华,他对经济问题的分析预测,他的理论水平和思维方法都有了提高,这些训练为他日后的事业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为他在未来征程上发现新大陆提供了俯瞰的视野。
在硕士学位授予仪式上王勇(右一)代表毕业生发言(摄于1992年,中为时任校长孙维炎,右二和左二为时任副校长王林生、谭建业)
回忆研究生时代,王勇觉得自己很幸运,得到一批当时国际贸易专业的著名教授们的言传身教。比如吴永珣教授、黎孝先教授、雷荣迪教授、严启明教授、薛荣久教授、邱年祝教授等等,还有来自美国的国际经济学教授霍文克先生,他和青年教师林桂军都是用英文授课,林桂军是贸大最早用英文讲授经济专业课程的教师之一。他们的课程让王勇一生受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黎孝先教授,给了他思维能力和学术作风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训练。课堂之外,黎教授也经常对他说:要着眼于长远,不要局限于眼前,凡事不能取巧,包括做学问……人生方向的点拨让他受益无穷。他们成为“忘年之交”,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无论是顺利时的畅快,还是曲折时的彷徨,他都愿意在导师那里倾诉,获取内心的平静,增加前进的力量。黎教授也为这个得意弟子而骄傲。
3、投资三阶梯 中非最神奇
2007年,中非政府基金设立,王勇有幸加入其中。此时,距离研究生毕业刚好十五年,他已经在中国五矿和中国保利公司积累了投资的经验。
1992年,王勇研究生毕业时应聘到中国五矿进出口总公司工作。这一年可以说是中国市场经济“元年”。中英文俱佳的他被分配到总裁办做了三年秘书。1995年底,他被派驻外经贸部驻纽约贸易中心工作,三年后,又转派美国矿产金属有限公司。在美国工作的经历,成为王勇从贸易到投资的转折点。当时五矿集团在美国投资和管理的一些项目,给了他最初的对兼并收购的实际观察和对资本市场的实际体验。他发现自己以往的知识、判断力和视野原来都是为投资而准备的;这片事业之岛上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他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2005年,他调入保利公司,历任海外投资部副总经理、总经理。在新的平台上,公司在项目投资领域的重点市场是非洲和亚洲。投资的路又在他的脚下伸展开来,向着新兴的大陆靠近。
事业阶梯的高度是递进的。他已经在五矿和保利两座事业之岛学会了开荒种地,一个新大陆突然出现在他俯瞰的视野中。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取得空前成功,非洲53个国家中的40多个政府首脑率团出席,创造了国际外交史上的新记录。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在会上宣布了中非务实合作八项举措,其中之一即设立中非发展基金,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基金总额逐步达到50亿美元。中非基金的设立,是中非在新形势下务实合作、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战略举措,受到中非双方政府部门及企业界的高度重视。中非基金一期10亿美元由国家开发银行全额出资。2007年,王勇有幸在中非基金成立之初加盟其中。截止到2011年初,中非基金已承诺投资超过10亿美元,投资的30多个项目分布在近20个非洲国家。
王勇(中)在中非共和国与警卫战士合影留念(摄于2007年)
中非基金是第一家由国家主席宣布设立、由国务院批准成立、专注于非洲的私募股权基金,层次高、范围大。王勇置身于这片新大陆,新鲜又似久违,多年的海外投资经验积累在非洲大地上得以全景式地发挥。他所做的项目,既是商业行为,又拥有中非合作的政府背景,企业经营与国家政策结合,职业发展与个人理想契合。当他和项目所在国政府的部长们坦诚交流时,他总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艰巨而光荣。
行走于广袤的非洲大陆,他的内心总会升腾起一种神圣感:中国的直接投资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和出口创汇,改善了基础设施水平,提高了自主发展能力。中非基金的投资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所起的作用,得到非洲国家政府和人民高度肯定。
王勇也会为这片神奇大陆而感叹。每到一地,他都会感受到非洲朋友对中国人的亲近感,这要感谢毛泽东时代打下的基础。他也更加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一真理的永恒性。他意识到,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与非洲的合作,前景将无限广阔。
非洲是热度不断升高的投资目的地,又是动物的天堂。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交界处的马塞马拉园,是世界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每年初夏开始一望无边的角马群迁徙渡过马拉河的景象蔚为壮观,是世界奇观之一。难得的原始状态让王勇体会到纷繁的都市中难以享受到的原生态的快乐。
追求完美的王勇,要求自己把一切都做到更严谨,更周全。他说这既是他的优点同时也是他的局限所在,因为谨慎过多就可能导致决断力减少。他也希望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更广阔的新大陆。
从北京频繁飞往非洲各个国家,路途都很遥远,但他事业的发动机却是动力十足。他珍惜这项事业、这块大陆,他在这里不断发现着自我,挑战着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