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关闭
 
【中国电力报、国家能源报道】董秀成:下半年油企业绩有望逐步走出低谷
发布时间:2020-09-08   发布人:SITEUIBE   点击数:446

——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董秀成

(来源:《中国电力报》 2020-09-05 第7707期)

8月30日,中国石化发布了上半年财报,至此,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石油央企年中成绩单全部披露。这三家石油央企经营状况如何,亏损主要体现在哪些板块,下半年业绩又将如何发展?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

中国电力报:据您观察,这三家石油央企业绩有什么共同点?

董秀成:日前,三大石油央企半年报全部出炉,从数据来看,与基本预期比较相符,不存在意料之外的表现。三家公司业绩表现具有如下共同点:一是疫情影响,由于疫情蔓延,拖累了经济运行常态,油气消费受到直接影响,进而影响营收;二是低油价给三家石油央企带来明显冲击,油气上游业务直接受到低油价影响,经营业绩均受到巨大影响,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置身事外,营收均大幅缩水;三是三家石油央企均采取了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通过减少费用支出,严格控制资本性支出,油气生产成本均有所下降,效果十分明显;四是在勘探开发领域,均保持了强劲的投资,均有所发现,没有因为经营环境恶化而大规模减少上游资本支出,这符合三家石油央企作为国有大型油气公司,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所需要承担的应有责任和担当。

中国电力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亏损主要体现在哪些板块,您认为是哪方面因素造成?

董秀成:这两大石油央企虽然都是上下游一体化的特大集团公司,但其产业结构、上下游匹配、区域市场分布、管理特色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业绩表现有所不同。中国石油上游业务规模较大,受油价影响更加直接,因此亏损较大一些,而中国石化上游业务规模较小,相对而言,低油价直接影响要小一些,亏损少一些;中国石化下游(炼油化工)比较发达,规模较大,而且大约七成原油需要进口或外购,受低油价影响较小,而中国石油下游业务规模相对较小,而且基本做到自己的油田供给自己的炼化企业,因此受低油价冲击更大一些。另外,由于两大石油央企区域分布不同,中国石化炼化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而言销售顺畅一些,成本也相对低一些,整个板块保持盈利,而中国石油炼化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其油品销售业务成本相对较高,进而出现销售板块亏损局面。

中国电力报:中国海油是这三家石油央企中唯一盈利且桶油成本创新低的油企,您对此如何分析?

董秀成:相比较而言,中国海油起步于海上对外合作,较早引进国际油气公司的管理模式,社会负担比较轻,员工规模远小于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其市场化、国际化起步较早,市场化经营更显突出,投资决策和成本控制更加严格,更加注重投资回报,因此面对不利环境采取降本增效的力度更加有力。上半年,中国海油一方面在中国海域增加工作量、提升有效益的产量,另一方面大幅削减了海外开发投资,调减低效、负效原油产量,因此桶油成本连续七年下降,在今年这样极其不利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盈利,值得充分肯定。

中国电力报:对这三家石油央企下半年业绩走势如何预测?

董秀成:尽管三家石油央企下半年依然面临巨大压力,但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仍是最重要的任务。因此,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将依然是主旋律,这一点应该不会改变,国家层面上也不会改变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个人预计,三大石油央企将依然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坚持内部挖潜,提升经营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在降本增效方面不会放松,强化成本控制,科学决策投资,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高度重视投资回报和经营效益。随着国际油价有可能逐步上涨,预计下半年这三大石油央企业绩将逐步走出低谷,会好于上半年。

 

附:原文链接

http://share.591adb.com/sharearticle/article/article_id/3345635/app_key/e29b7b18c6af9db8cd457be1532329c0


逆势突围实现增储上产——我国油气企业今年以来积极推进勘探开发

(来源:《国家能源报道》 2020-09-07)

8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陆续公布企业中期业绩。3家油气企业中期业绩里对于上游勘探开发成绩均有大量着墨。今年上半年,油气领域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国际油价暴跌等逆境后,仍实现逆势突围,稳步推进增储上产。

我国油气领域在资源利用方面强化主动权,不断加快勘探开发步伐,加强油气自给能力,确保国家能源供应安全。

油气企业在勘探开发领域取得显著成绩

今年以来,油气企业夯实增储上产责任,持续落实2019~2025年七年行动方案工作要求。上半年,油气企业重点推动规模开发与效益开发,勘探开发领域取得显著成绩。

国内油气业务方面,上半年,中国石油风险勘探和集中勘探取得重要发现和进展,塔里木满深1井获高产油气流,实现了盆地腹部超深层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四川蓬探1、塔里木轮探1、准噶尔沙探2等一批风险探井实现新突破,开辟了油气勘探新领域。中国石化在塔里木盆地、济阳坳陷、四川盆地等领域取得油气勘探新发现;加快川西、东胜、威荣等气田产能建设,持续推进涪陵页岩气田立体开发,普光、元坝等气田精细开发。中国海油获得惠州26—6重大发现,为珠江口盆地自营勘探最大的油气田;高效评价的垦利6—1亿吨级大油田,成为继渤中19—6之后的又一重大勘探突破;蓬莱19—3油田4区调整/蓬莱19—9油田二期、秦皇岛33—1南油田一期以及旅大21—2/旅大16—3油田区域开发项目已成功投产。

国外油气业务方面,上半年,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稳中有进,乍得项目风险勘探、哈萨克斯坦PK项目滚动勘探获得新突破、新进展;同时,继续做好中东、中亚、美洲、亚太等合作区现有项目的经营,确保实现优质高效发展。中国海油在圭亚那Stabroek区块获得第16个勘探发现Uaru,区块内累计可采资源量超80亿桶油当量;Liza油田一期成功投产。

今年上半年,油气企业在勘探开发领域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上半年,中国石油油气当量产量同比增长7%,油气操作成本同比下降14%。中国石化实现油气当量产量225.71百万桶,其中境内原油产量124.05百万桶,天然气产量5124亿立方英尺。中国海油共获得5个勘探发现,成功评价20个含油气构造,实现净产量257.9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6.1%。

油气企业通过降本增效提升经营能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及国际石油市场不确定性加剧的双重影响下,国际油价于3月遭受重创,出现“断崖式”下跌。虽然国际油价此后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但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低油价或将长期持续。我国油气企业苦练“内功”,通过转变思路、降本增效提升经营能力,从容面对油价“寒冬”。

中国石油持续加强投资、储量、成本三位一体管理,努力控减投资,严格控制运行成本,实现效益增储。我国第一大油气田——长庆油田面对“多井低产”的困扰,通过大斜度、水平井、大型复合压裂等多种举措,让油气井平均单井产量提高了3~4倍,实现了“少井高产”的华丽转身;面对油气开发占地多、费用高、不利环保等问题,长庆油田采取丛式布井、集合建站、一体化橇装设备采油采气、利用老系统等措施,优化建设模式,大大提高了地面建设效率,与传统建设模式比,降低建设成本30%以上。

中国石化保持高质量勘探力度不减,更加注重效益开发,稳油增气降本策略巩固深化。中原油田强化滚动勘探与油藏评价,加快新老区产能建设项目运行节奏,持续优化钻井方案设计,缩短钻井周期,降低工程投资,促进开发成本进一步降低。江汉油田打造“江汉采油厂+采服中心”一体化平台,整合江汉采油厂和采服中心优质资源,加强统筹协调,开启联合办公新模式,有效提升作业施工质量。

中国海油于4月7日召开“坚决打好应对低油价挑战攻坚战”工作部署视频会议,会上明确目标任务:年度国内原油、天然气增产目标不动摇,年度投资压减10%~15%,总成本降低不少于10%。我国最大海上油田-——渤海油田采取管理和技术手段深入挖潜,保障油田产能建设。上半年渤海油田3个投产项目均提前实现机械完工和试生产,项目累计提前投产73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教授、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良认为,通常而言,上游油气企业降本增效围绕勘探、开发、运营3个方面,会采取削减风险勘探支出、聚焦成熟低成本资产开发、推行精细化管理。国际油公司还通常会采取资产处置式的资产优化与市场资本运作,即通过剥离处置资产以及通过市场期货期权来对冲风险等。但这两种方式目前对国内来说事实上实践有困难。

对于油气企业长远降本增效的关键,王建良认为,近些年来国际上普遍关注的降本增效方式是结构化降本,即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等方式来实现上游勘探开发业务的成本下降,例如道达尔公司的超级智能石油人、智能优化钻井技术等,这些都能极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果,这也是近年来各石油公司关注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原因。

油气企业推进页岩气规模化开发

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储量大、开发潜力大,非常规油气资源将成为我国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战略接替。作为非常规天然气的页岩气探明储量发展速度尤为显著。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全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开采通报(2019年度)》中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页岩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7644.2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13.1%。全国页岩气产量153.8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1.4%。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政策支持页岩气产业发展。7月,财政部发布《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使用专项资金对煤层气(煤矿瓦斯)、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给予奖补,按照“多增多补”的原则分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董秀成认为,大力开发非常规天然气是油气行业主流发展方向。我国发展页岩气具有良好的基础。页岩气资源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我国经过探索已具备页岩气勘探开发基本技术。我国页岩气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页岩气需求量大。从国家政策引导方向来看,国家鼓励页岩气开发主要基于两点原因:大力开发页岩气对于持续推进“降煤、稳油、增气”、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加快开发利用页岩气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治理大气污染。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是我国页岩气开发的主力军。中国石油已建成四川长宁—威远和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长宁、威远和昭通区块属于中国石油川南页岩气开发范畴。今年中国石油川南页岩气产量将达120亿立方米。中国石化今年重点推进涪陵、威荣等页岩气产能建设。涪陵页岩气田今年以来连续打破气田钻井周期最短纪录,大幅提高优质储层钻遇率。截至8月27日,涪陵页岩气田今年累计生产页岩气41.84亿立方米。中国石化全面铺开探明储量超千亿方的威荣页岩气田开发建设,针对威荣页岩气田前期压裂改造形成的人工裂缝覆盖率和复杂程度不足等问题,研究形成了以“密切割、强加砂、暂堵转向”为主的第二代体积压裂技术,为后续产能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

董秀成表示,我国页岩气开发也面临一定弱势。页岩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山区,增加了勘探开发成本与难度。天然气管网建设规模有待提升,因此开发的页岩气实现管道输送还存在一定瓶颈。“十四五”期间,页岩气仍将是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重点领域,国家将持续推进页岩气规模化开发。

附原文链接:

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295444.shtml

 

扫一扫分享本页

 
相 关 新 闻:
热 点 新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