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 【关闭】 |
新时代中国财政学发展研讨会暨《财政科学》专题沙龙第16期顺利召开 |
发布时间:2022-09-05 发布人:sxy 点击数:3401 |
2022年9月3日上午,新时代中国财政学发展研讨会暨《财政科学》专题沙龙第16期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线上线下同步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财政科学》编辑部承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行业税收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协办,会议主题为中国财政学发展回顾及新时代发展展望。国内财政学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齐聚此次研讨会,对中国财政学发展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 研讨会包括开幕式、研讨会上半场、研讨会下半场和线上线下交流互动四个环节。开幕式由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唐宜红教授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王强教授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邢丽研究员分别致辞。王强副校长回顾了对外经济大学的发展历史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展望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他指出,进入新时代,新问题和新挑战对高校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贸大的财政学专业建设将始终肩负社会责任,不忘初心,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财政学学科体系。邢丽副院长指出,《财政科学》专题沙龙一直致力于将决策层、学界和地方的实践部门有机结合起来,将会议和网络交流融为一体,为期刊作者和广大的读者提供更好的交流探讨平台,提出新时代对财政学的发展提出新的命题和新的要求,《财政研究》和《财政学科》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财政学科建设与发展起到重要引领作用。 研讨会上半场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刊物编辑部主任陈龙研究员主持,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原院长郭庆旺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主任刘怡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原党委书记王乔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研究员分别做主题演讲。 郭庆旺教授指出,面对疫情和国际经济发展态势,中国财政政策要超越西方国家的财政政策逻辑,在稳定宏观经济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遏制公共投资下降,从长期视野推动创新发展,实现财政政策的复兴。刘怡教授强调财政学的研究内容要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对比了中美税收体制存在的差异,指出税收结构需要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认为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价值创造模式,传统的税收规则不再适用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下的税收问题,面对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兼顾公平和效率,财政学的研究内容也需要创新以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王乔教授分享了江西财经大学《中国税制》课程思政建设基础、思路和优秀成果,强调课程思政建设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专业知识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培养同时提升的人才培养目标。杨志勇教授分享了对中国财政学发展的理解,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文科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新文科倡导的交叉学科融合背景下,有必要对中国财政学的演进展开多元思考和历史审视,立足于国情和实践需要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学科。 研讨会下半场由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毛捷教授主持,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白彦锋教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全球风险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成威研究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科研处处长姚东旭教授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李明教授做主题演讲。 白彦峰教授认为行为学和心理学在财政学发展和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前景,并从“税收凸显性”这个特殊的视角说明中国未来财政学发展和财税改革的新方向。李成威研究员提出从风险的角度研究财政学理论,认为面对未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风险财政学的研究要突破传统的二值逻辑,突破实体理性和突破制度主义。姚东旭教授从政府职能的变迁过程阐释财政职能变化的内在规律,认为鉴于国家治理目标的多元化,仅从经济职能角度概括财政职能是不充分的,更需要完善国家治理视角下财政所需要具备的职能。李明教授概括了中国历史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模式,包括渐进模式、间断模式和两者并存,并分析突变调整背后的微观基础,并从央地异质性角度分析了中央财政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的变动关系。
研讨会互动环节由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财政税务学系主任苑德宇教授主持。线上线下学者积极互动,充分交流。最后,研讨会在热烈气氛中圆满结束。 |
扫一扫分享本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