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 【关闭】 |
我院举办院内青年教师系列讲座 |
发布时间:2022-10-10 发布人:wy 点击数:2944 |
10月6日下午,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内青年教师系列讲座”于博学楼1222教室拉开序幕。第一场和第二场讲座分别是国际贸易学系新入职教师李翊良博士的“The 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Global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 Evidence from Port Congestion Data”和经济学系新入职教师赵畅博士的“Optimal Dynamic Inspection”。我院教师和研究生踊跃参加,现场气氛活跃。 首先,林蔚教授作为主持人简要说明了我院开设“院内青年教师系列讲座”的目的。该系列学术讲座于今年9月开始筹备,每年将邀请我院新入职和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通过上述讲座向全院教师和学生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和成果,旨在完善院内学术交流机制,促进学院教师之间相互了解和深化学术交流,为深入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创造条件。 接着,李翊良博士开始介绍他的研究。该研究评估了全球供应链的中断对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美国宏观经济表现的因果影响。应用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利用集装箱船的卫星数据,李翊良博士构建了一个衡量港口拥堵程度的新指标,它适用于世界各地的港口,并且较少受测量误差和内生性问题干扰。李翊良博士利用该指标并结合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和线性投影(LP),定量估计全球供应链中断的因果效应。由此,可区分供应链中断冲击与疫情恢复所带来的需求冲击。实证结果表明,对于美国经济,全球供应链中断导致其实际GDP增速快速下降,通货膨胀率急剧而持续地上升,货物的进口和出口大幅萎缩。李翊良博士还发现,若使用衡量全球供应链中断的其他指标,如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GSCPI进行估计,将导致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美国通货膨胀的历史分解结果出现重大偏差。 ![]() 在讲座过程中和问答环节,我院杨杭军教授、荆然教授、王焜副教授、彭玉磊博士、林蔚教授等就港口拥堵程度新指标的外生性、国际海运价格波动、集装箱运力安排部署和模型识别及推断等方面提出了问题或建议,与李翊良博士进行了深入交流。 然后,赵畅博士系统地介绍了她在动态委托-代理问题方面的研究工作。一般情况下,检查机构(委托人)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检查所有的代理人。因此,代理人的违规行为不可避免,这就产生了如何设计最小化违规率的检查方案的问题。在动态检查问题中,委托人可以利用代理人的过去行为来决定她的检查方案。在委托人会公布所有过去的检查结果的情况下,赵畅博士构建了最优的动态检查方案,在上述方案中,代理人在一个锦标赛中“竞争”,锦标赛的赢家可以“享受”较低的检查强度,并且从长远来看,其发生违规行为的次数更多。以此为基础,赵畅博士进一步研究了委托人是否能从对代理人隐瞒检查结果中获益。 ![]() 在讲座过程中和问答环节,李建培教授、陈鉴堃博士、林蔚教授和博士生就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博弈的信息集差异、完全与非完全信息情况下的博弈均衡以及动态检查的多重状态的连续性等问题,与赵畅博士进行了深入探讨。 后续我院将持续举办“院内青年教师系列讲座”,为青年教师展示研究成果、促进我院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提供平台。
|
扫一扫分享本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