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 【关闭】 |
【中国国际电视台】杨杭军:建立黄河全流域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 |
发布时间:2024-09-20 发布人:sxy 点击数:1911 |
(来源:中国国际电视台2024-9-13) 2024年9月13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杨杭军教授接受了中国国际电视台《Global Business》栏目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直播访谈。以下是采访内容: 主持人:习近平主席呼吁不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整体框架。中国所说的生态保护整体性是指什么?与世界上其他生态保护框架相比有何不同? 杨杭军:习主席提倡的生态保护的整体性理念强调将整个生态系统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综合体,全面考虑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空气质量以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而非孤立地解决单一问题。以黄河流域为例,关键在于协调各省份、各部门之间的污染管理、生态保护及资源合理利用,旨在确保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韧性。相较于此,全球其他生态保护框架往往展现出更为分散的特点。例如,在欧盟或北美地区,生态保护工作常基于特定项目展开,依托专门的环境法律和机构来分别应对诸如空气污染控制、濒危物种保护等具体议题。而中国所采用的系统性策略,则着重于实施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如在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积极恢复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以此维护整体生态平衡并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主持人:习近平主席还强调加快重点领域超低排放升级,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您预计哪些重点领域将实现超低排放?哪些技术和政策措施将可能推动加速实现超低排放? 杨杭军:预计加速向超低排放转型的关键领域包括:首先,是发电行业,尤其是传统的燃煤发电。更多地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将显著减少排放。其次,交通部门。加快由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变,包括新能源轿车、公共汽车和卡车等。第三,钢铁和水泥制造。例如钢铁生产采用电弧炉等新技术,使用电力而非煤炭来熔化废钢,从而大幅降低排放。第四,石化工业。更清洁的工艺和更严格的排放控制将大大减少排放。 推动实现超低排放的技术和政策措施众多,仅举几例:首先,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机械设备的广泛采用减少了内燃机的直接排放。其次,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对于多个行业,特别是发电、水泥和钢铁行业的碳捕集至关重要。此外,我国的全国碳交易市场通过为碳定价,为行业减排提供了经济激励。最后,政府将通过财政补贴和绿色金融等手段促进对清洁技术和超低排放产业的投资。 主持人:习近平主席呼吁探索建立黄河全流域、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请谈谈这种补偿机制背后的思路,以及这种机制将如何支持生态保护? 杨杭军:这种补偿机制的基础是认识到经济激励对于促进可持续环境至关重要。首先,黄河流经多个省份,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生态挑战和经济优先事项。全流域补偿机制可确保各地区的生态工作协调一致,解决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相互关联的问题。其次,通过引入碳交易和生态信用额度等市场机制,旨在为实体参与保护活动提供经济激励。这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价值,鼓励公共和私营部门更多地参与。第三,该机制认识到没有任何一个实体可以单独应对生态挑战,因此让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参与进来,包括各级政府、企业和公众。这种合作方式充分利用了各种资源和专业知识。第四,对保护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地区和企业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税收优惠、补贴或其他形式的财政支持获得补偿。例如,它可以平衡黄河上下游地区的利益,确保往往承担更大保护责任的上游地区从下游受益者那里获得公平合理的补偿。 |
扫一扫分享本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