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关闭
 
学院研究团队的案例研究成果在山东港口全球供应链合作伙伴大会正式发布
发布时间:2025-07-01   发布人:sxy   点击数:46

近三年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山东省港口集团开展了“产学研用”等全方位的合作。2022年7月,双方成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山东港口供应链产业发展研究中心;2023年3月,双方成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山东港口实习基地”;2023年7月,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3年7月,山东省港口集团入选教育部首批12家中国企业案例研究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被遴选为山东港口案例研究的牵头高校(王强教授担任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杨杭军、祝继高、蒋昌敏、吕越、王晓东、韩思齐等老师担任研究团队的主要成员)。


企业案例研究基地成立两年来,研究团队多次去山东省港口集团进行深入调研,包括其下属的青岛港集团、日照港集团、烟台港集团、渤海湾港集团四大港口集团和贸易、科技、物流、远洋海运、邮轮发展、海外、投控、职教、服务发展等十二个板块集团。研究团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已完成7篇案例研究成果,其中有4篇已经入选教育部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案例库,分别是《智慧引领未来:山东港口自动化码头效率刷新世界纪录背后的创新探索》《传统港口企业如何在平台化变革中实现“华丽转型”?——资源编排理论视角下的探索性案例研究》《海铁联运新篇章——来自山东港口集团的解决之道》《企业的平台化转型与价值创造——基于山东港口集团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的案例研究》。此次在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的分论坛——山东港口全球供应链合作伙伴大会上发布的研究成果《供应链整合如何赋能大宗商品数字商业生态构建?——基于山东港口集团原油贸易的案例研究》,是研究团队以山东港口原油贸易为场景,历时近两年的探索实践推出的重大案例成果。2025年6月20日,杨杭军教授代表研究团队到青岛参加了发布仪式。


本案例研究聚焦山东省港口集团的原油贸易场景,探究供应链整合对大宗商品数字商业生态的构建机制,核心内容如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背景下,我国能源类大宗商品进口依赖度高,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70%。传统供应链面临多主体协同效率低、数据流通壁垒高、运营风险多样化等挑战。作为全球货物吞吐量首位的港口集群,山东港口集团通过供应链整合构建大宗商品数字商业生态的实践,为提升国家能源供应链安全与效率提供了重要研究样本。本研究基于供应链整合理论,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旨在揭示供应链整合驱动大宗商品数字商业生态的构建机制:其一,通过内部整合,构建核心企业联盟,形成规模效应;其二,通过外部整合,构建数字协同体系,形成网络效应;其三,通过资源互联与价值共创,构建大宗商品数字商业生态,形成飞轮效应。此案例研究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第一,建议以大宗商品数字商业生态为抓手,支撑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第二,亟须完善数据资产确权与交易机制,充分释放数据资源价值;第三,应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生态构建,培育互补性大宗商品资源网络。


案例研究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学院研究团队在本次大会发布该重大案例成果,充分彰显了学院立足中国实践、对话国际前沿的学术格局与研究实力。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国际化引领与产教研协同战略,强化国际学术影响力,以平台建设联结学术与产业,通过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贯通理论与实践,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

 

扫一扫分享本页

 
相 关 新 闻:
热 点 新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