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 【关闭】 |
【CCTV-2财经频道】江萍:美联储9月降息 再陷两难境地 |
发布时间:2025-09-16 发布人:sxy 点击数:20 |
(来源:CCTV-2财经频道《央视财经评论》 2025-09-12) 美联储年内第六次议息会议将于当地时间9月16日—17日召开。此前受劳动力市场疲软影响,市场普遍预期9月降息为大概率事件,但最新数据显示,美国8月份CPI同比增长2.9%,高于7月份的2.7%。面对通胀再度抬头的局面,美联储将如何抉择?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持续试图影响美联储理事人选,这将如何扰动后续货币政策走向?围绕这些热点议题,CCTV-2财经频道《央视财经评论》栏目邀请了我校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金融学教授江萍进行专业解读。 江萍教授认为,当前美国经济环境呈现明显的“扑朔迷离”态势,主要源于数据信号的矛盾加剧。美联储正面临“滞胀苗头”的挑战,需要在抑制通胀与维持就业之间寻求平衡。若为抑制通胀而维持高利率或延缓降息,可能导致失业问题加剧和经济下滑;若为刺激就业而快速降息,则可能过度刺激经济,推高通胀。她特别提到,美联储于2025年调整了货币政策框架,放弃“灵活平均通胀目标制”,转向更均衡的“灵活通胀目标制”,将通胀放在更优先位置,但就业市场的意外疲软又使决策复杂化。
针对特朗普对美联储的批评,江萍教授指出,其言论多“立场先行”,并非仅针对美联储,苹果等科技巨头同样受到其施压,例如曾被要求承诺增加在美投资。特朗普将经济问题归咎于美联储未降息,但这一观点与多数经济学家和分析师看法相左,降息并非万能解,需综合考虑通胀等多重目标。江萍教授强调,美联储作为独立中央银行体系,其货币政策应保持独立性,不应受政府官员压力或短期目标左右,而应基于平衡通胀与就业的双重使命。此次就业数据的大幅下调虽属常规修订,但此次幅度超出预期,或预示经济正在降温。 江萍教授进一步强调,若美联储失去独立性,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后果十分严重:首先将削弱货币政策独立性,动摇金融市场稳定基础;其次将冲击全球金融体系,影响美元信誉,甚至引发信任危机与抛售美元美债的风险;最终将破坏美国制度稳定性,瓦解其立国根本的制衡机制,导致长期信心崩塌。她重申,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以及利率与通胀的可预期性,对企业投融资和消费者决策至关重要,美联储必须坚持基于数据的独立决策机制。 就全球影响而言,江萍教授表示,若美联储开启新一轮降息,将从多路径影响全球经济:一是缓解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压力,稳定资产价格与货币汇率;二是欧美利差收窄利好欧元,减轻资金外流压力;三是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如原油)可能获得提振。但她同时提醒,若降息被视为政治压力下央行独立性受损的结果,可能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并引发连锁反应,需保持密切关注。 附:视频新闻链接 |
扫一扫分享本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