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科 建 设
·全国重点学科
·211工程建设
·国际学位 / 证书项目
·博 士 点
·硕 士 点
·本 科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留学生培养方案
·本科生培养方案
·第二学位培养方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国际贸易学 | 金融学(含保险学) | 产业经济学 | 数量经济学 | 财政学(含税收学) | 区域经济学
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适用学科

适用对象 培养目标
学制 培养方式 研究方向
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其他必修环节 学位论文工作及要求
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一、适用学科

  一级学科名称:应用经济学  一级学科代码:0202
  二级学科名称:金融学    二级学科代码:020204

二、适用对象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11级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三、培养目标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所遵循的宗旨是为中国未来的学者、经济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个事业成功的跳板。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通过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掌握先进的分析手段及实际操作技能,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较强的中英文沟通能力。

四、学制

  二年

五、培养方式

  1.采用导师制。导师的确定采取“双向选择”。导师和研究生在入学后第一学期双向自主选择,选择结果上报学院后,学院综合考虑学生意愿、导师意见和总体情况最终确定导师安排。导师确定后,学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课和论文选题等工作。
  2.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包括以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验课堂等形式,培养研究生的基本技能、丰富并夯实研究生的基本理论知识。
  3.学院鼓励学生从事科研实践和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研究,根据学校、学院以及导师的工作需要,学生可承担助教和助研的工作任务。另外,学生需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结合个人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以科研报告、技术开发和推广、挂职锻炼等形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并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六、研究方向

  金融学专业下设公司金融、金融市场、银行管理、金融理论和国际金融等研究方向,这五个方向共用金融学的培养计划。同时,为了突出本院金融学培养的专业优势,开设两个实验班性质的方向,一是数量金融方向,旨在培养研究生分析金融产品定价的能力,既强调坚实的数量基础,又重视学生应用数值方法进行产品设计和定价的能力。二是International Finance方向,这个方向与本院的国际项目相结合,旨在培养具备从事国际金融工作所需的业务和外语素质的人才。以上两个方向的学生根据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志愿报名择优录取,其方向课不对外开放。

七、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因材施教,将以科研为导向和以就业为导向对硕士生进行分轨培养。以科研为导向的学生,课程体系应包括较全面的基础理论。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则更侧重实际操作课程。
  2.课程分为必修课(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方向必修课)和选修课(包括方向限选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学院要求学生在选课之前参加学院的选课讲座,并在导师指导下选择选修课。
  3.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34学分。

其中:International Finance方向的必修课为20学分,其他方向的必修课为24学分;
   International Finance方向的选修课为14学分,其他方向的选修课为10学分(其中International Finance方向限选课全部从全英文课程中选修,其他方向限选课不低于3门)。
  4.课程考核方式分考试与考查。研究生部未作特殊规定的课程,其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性质自行选择,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后确定。
  5.学位课的成绩达到70分(含)以上、其它课程的成绩不低于60分并且总平均积点在2.3(含)以上,才有资格申请硕士学位。考试成绩的折算标准参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学分制管理办法》。
  6.鉴于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国际化倾向,高水平的英语能力是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研究生教育理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硕士研究生入学时英语一般应通过国家英语六级水平考试,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培养熟练的英语读、写、听及口头表达能力,达到可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的水平。
  7.学院重视培养学生将现代数量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研究的能力,因此,许多课程将包括与数量方法相关的内容。学生在入学前应具备较好的数理经济学基础,欠缺者,将会在学习中遇到较大困难。学院建议所有学生在入学后,选修 数理经济学(I)一课。本课程以强化方式讲授,开课时间为第一学期的前9周。

八、其他必修环节

  讲座与研讨班是本院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作为毕业资格审核的一部分,成绩单上显示为“通过”,不计学分。在三个学期的课程学习阶段,每名学生必须注册参加学院组织的研究生系列讲座18次以上,并提交不少于600字的报告总结。

九、学位论文工作及要求

  1.学位论文为硕士学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位论文的研究与写作约需要半年的时间。学生将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的撰写。论文的题目应与学生的专业领域相关;学生在课程学习阶段,应结合所学内容,逐渐酝酿论文的题目。学生有义务经常向导师汇报论文的进展情况。
  学生在开题报告和论文的写作开始前,应当参加学院的指导讲座。指导讲座的时间一般在第二学年的9月初,具体时间由学院通知。
  2.学生在撰写硕士论文前,必须提交一份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须清楚阐述以下内容:论文题目、文献综述、选题的意义、可行性和新颖性、研究内容与方法、预期结论及其理论价值和/或现实意义。报告不得超过6000字,否则将被退回修改,格式参见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相关规定(格式模板可在学院网页上下载)。
  提交论文开题报告的时间一般为第二学年的10月底,具体时间由研究生部通知。学生提交的开题报告必须带有导师签署的审核表。上交后的开题报告将由两位专家匿名审核,审核通过后学生方可开始论文写作。若首次提交的论文开题报告未获得批准,学生可再次提交,两次均未获得批准者,将被取消申请硕士学位资格。
  3.硕士论文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通过论文的研究与写作,学生将获得构思研究题目、将理论与研究工具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为此,硕士论文应足以展示学生在综合理论与数据进行分析、严谨地评论并以规范形式表述研究结果等方面的能力。硕士论文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作者如何支持自己在论文中所陈述的观点。
  论文的字数应控制在2万到3万字之间,衡量论文好坏的标准不是论文的长短,关键在于论文的质量。学位论文的写作格式及打印装订要求参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4.符合以下要求的硕士研究生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1) 各门课程成绩合格,修满34学分;
  (2)已完成讲座与研讨班等必修环节,通过毕业资格审核;
  (3)符合学校学籍及其它相关管理规定;
  (4)已按要求交纳学费和其他费用。
  5.学生应在第四学期初提交学位论文终稿,研究生部组织对论文进行相似性检测和抽检双盲评审。未参加或未通过相似性检测、双盲评审环节的学生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6.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由学院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答辩程序和标准参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的有关要求》。
  7.未通过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在本年11月份或第二年5月份再次进行答辩,答辩通过准予毕业。
  8.通过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经院学位委员会、校学位委员会表决、审核程序后,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十、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